8月25日,“矶崎新:形构间”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开幕,当天还举行了亚洲现代性建筑文化论坛。矶崎新是日本建筑大师,2022年年底,91岁的矶崎新去世,作为2019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矶崎新擅长将历史反思融入现代设计中。
(资料图片)
此次,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举办“矶崎新:形构间”展览,全面回顾矶崎新的创作生涯,也是对建筑大师的一次致敬。《上海会客厅》节目提前进入展览现场,感受这位国际级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
视频加载中...《上海会客厅》节目
矶崎新是国际建筑大师,1931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大分市,1954年自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专业毕业,1963年成立矶崎新工作室。作为国际建筑界的领军人物,矶崎新设计了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洛杉矶现代美术馆和巴塞罗那1992年奥运会主体育馆——圣约尔迪宫等众多作品。矶崎新近年的中国作品包括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交响音乐厅、湖南博物院和河南省郑东新区金融岛城市设计。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在展览现场找到了上海交响音乐厅模型,展品由矶崎新+胡倩工作室于2023年制作,比例为1:50。
据悉,上海交响音乐厅于2014年建成,因注重声学要求,上海交响乐团新址建设的国际竞赛邀请了世界级声学大师丰田泰久作为评委之一,矶崎新的方案最终胜出。方案将建筑高度一半沉入地下,同时通过隔振弹簧装置将大厅主体结构进行悬浮设置,以获得良好的隔声。在设计1200座的大厅时,通过反复验证来确定每片观众席所对应的天花板高度和墙面角度,并最终布置成围合的组团形式。比传统鞋盒型稍微宽一点的布局不仅提供了通道,还形成了丰富的动线空间,成为延续到巴黎爱乐大厅的21世纪型大厅形式的先驱。
2010年建成的喜玛拉雅中心也是出自矶崎新之手,包含了商业、办公空间;奢华艺术酒店、美术馆和剧场等,是浦东文化创意地标建筑。矶崎新大胆、新颖、融汇中西的设计理念在喜玛拉雅中心就有很好的诠释。矶崎新通过山林、异形体、玉琮和中国象形文字等元素的精妙结合,使“打造一座普通百姓身边的高雅艺术空间综合体”的概念演变为建筑实体。
记者注意到,现场的模型展品也是由矶崎新+胡倩工作室于2023年制作,比例为1:100。
矶崎新著述丰富,出版作品包括《建筑中的日本性》(新潮社、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和《矶崎新建筑论集(全8卷)》(岩波书店),后者是他过去半个世纪里著作汇编。2023年,九州出版社出版了矶崎新的《致空间》。
这次展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荷兰Nieuwe Instituut馆长兼艺术总监陈伯康共同策划。在策展人看来,作为20世纪以来最具创造力和前瞻性的建筑师之一,矶崎新的建筑思想植根日本本土,同时面对全球文化的多元性也始终保持一种开放态度,将历史反思注入到极富原创性的建筑表达中。矶崎新在当代艺术领域的跨界实践,塑造了他独特的文化视角,也令其建筑实践从纯粹的空间形式扩展至跨媒介的社会语境。
8月25日展览开幕当天举办了亚洲现代性建筑文化论坛,邀请了崔愷院士、何镜堂院士、程泰宁院士、张永和、刘家琨、王澍、李兴钢、川俣正等著名建筑师、艺术家与学者。有与会嘉宾认为,建筑设计是世界性的,而矶崎新是一位将建筑设计做到极致的专业性建筑大师。
在20世纪以来世界纷繁多变的建筑潮流中,矶崎新无疑是一位超越时代的独特人物。从战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全盛时期到与日本新陈代谢运动的若即若离,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风起云涌到全球化时代愈发多元的建筑趋势,矶崎新的实践与思想既敏锐地捕捉着时代的脉动,又始终与潮流保持了批判性的距离。由此,“形构间(In Formation)”一词,或许最为恰当地描述了矶崎新七十余年实践生涯的核心特征,在寻求建筑之意义与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创造,从未停止或凝滞。
本次展览涵盖了模型、手稿、装置、绘画、影像等多种媒介,全面呈现了矶崎新漫长创作生涯中不同阶段的设计作品以及他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
据悉,展览的主要策划工作完成于矶崎新在2022年12月以91岁高龄与世长辞之前。这次展览呈现了矶崎新跨越建筑、城市、艺术、文学、设计等多个领域的200余件作品,并以废墟、过程、控制论、间(转变)、岛屿、创世纪、新形式、流动性与群岛这九个关键概念为线索,深描出他作为国际建筑大师跨越文化、领域与时代的思想谱系。展览将于8月26日起向社会公众开放。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rex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邮箱 : 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