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搭伙”滴滴造车,到底是谁需要谁?哪方获利多?

来源:买车家 时间:2023-08-31 00:58:05


(资料图片)

8月28上午,滴滴出行与小鹏汽车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小鹏汽车同意有条件以58.35亿港元的最高总对价收购了滴滴的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滴滴向小鹏出售了自己此前的智能电动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后,小鹏也将基于现有技术推出一款A级的智能电动汽车,代号为“MONA”。

一方面,作为一家车企,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销量。小鹏收购滴滴的造车业务,不仅仅只是看到了未来的销量,更是看重滴滴手握的大数据资源,这才是一切销量的基础。而另一方面,滴滴从一开始的坚决不造车,到后来的暗自进场,为什么?因为滴滴看到了市场背后巨大的用车需求,滴滴作为一个全职的车辆运营平台,平台上运营的车辆规模非常大,400万的专职司机,意味着400万台车。将运营车更换成新能源车,再依据“每三四年报废一台”的报废规则看,这意味着每年有超过100万台新能源车的采购需求。而事实却是残酷的,造车的目的很单纯,但是过程却没那么简单。

就这样,小鹏要销量,滴滴给它送来了一个几乎已经可以量产的项目;滴滴想“解套”,小鹏则帮助滴滴从造车的泥潭中抽身,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此次收购达成后,小鹏汽车还将发布新品牌,新车预计明年量产,为保证销量双方还设立了“对赌”条款。可见双方对于此次合作的信心。

对于市场接下来的发展,小鹏给出的答案是智能化与自动驾驶,而大数据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自动驾驶能力的实现需要高效的算力、完善的算法模型以及大量有效的数据。而大量的路测数据,可从测试车和量产车两种渠道进行采集。那在数据采集方面,滴滴拥有巨大的先天优势。滴滴的网约车体量与运行时间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信息。当小鹏汽车接入滴滴平台,相当于在路上跑的车就是一个数据收集器。

尽管如此,小鹏汽车和滴滴的合作,虽然能保障技术产出,但小鹏汽车的技术转变成销售成果,其中的变数过于不可控。而且在未来滴滴平台与市场能否消化MONA这一品牌的产品出货规模,仍是个未知数。所以,各位怎么看小鹏与滴滴的合作呢?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rex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邮箱 : 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