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四届药博会·记者观察】“数字+”赋能中医药产业 激发全域振兴新动力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8-26 10:14:14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 万及敏

以药为媒、对话世界。


(资料图)

8月24日,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隆重开幕,其重点活动——甘肃省中医药产业招商大会在陇西举行,共签约项目65个,签约金额102.63亿元。

本次招商大会被认为是“含金量”最高、出席嘉宾最多、涉及领域最广的“重量级”大会。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药博会引进1个中医药产业数字化项目,签约金额1.5亿元,这是我省首次引进了中医药产业数字化项目。记者注意到,除此之外,数字化、人工智能、科技赋能等成为本届药博会各大论坛上的高频词汇,层出不穷的现代化科技元素,让古老的中医药迸发出青春和活力。

在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中医药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发布论坛上,发布解读具有示范性、引领性、权威性的中医药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助推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中医药发展亟须融合创新。”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楚源亮出观点。他认为,“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中医药创新科技”。“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揭示药物与疾病、疾病与基因之间的隐秘关系,从而助推中医药加快融入现代‘大科学’体系。”

“药材种植中,要解决好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等问题。”“如何提高药材及饮片加工炮制品质?”“如何探索‘尚未满足临床需求’之中药、民族药新药开发?”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战略科学家朱兆云认为,“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把核心技术作为第一要素,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依靠自己把控研究,特别是一个好的产品的研发、培育,需要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具有内生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来得恰逢其时。”听完论坛后,云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莉直言,“这些思路为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也更大地提振了中医药人传承中医药、创新中医药的极大信心。”

在成果发布环节,北京博奥晶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越发布的“分子本草技术”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分子本草技术’就是一种能把中药为什么治病的原理讲清楚的技术。”杨越解释说,中医药正处于现代化与传统之间,面临系统性挑战。“而要想打破这一症结,关键就在于如何用科学方法把中医药的疗效说明白、讲清楚。”杨越说,博奥晶方通过核心的“分子本草技术”,即首创的中药分子功能基因表达谱数据库,在“中医循证”“中医西释”的方向上走出一条探索创新之路的同时,也让世界读懂中医药。

无独有偶,8月25日,甘肃中医药大学首次发布的“敦煌医学数据库”也引起与会嘉宾热议。

“敦煌医学数据库是基于敦煌医学中相关壁画、方剂、方药、古籍、学术文献、研究学者等数据资料打造的针对相关学科发展、教学服务、科研服务以及敦煌医学文化传承的智能化知识服务平台。”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新华告诉记者。

王新华以“半夏汤”的检索词为例表示,在全库中检索得到838条数据,选择来源于“方剂库”的词条时,将进入该词条的详情页面,具体展示了关于“半夏汤”的敦煌古医方,还可查看原版方剂高清图片。数据库将“方剂库”与“草本库”进行关联,通过点击半夏汤方剂处方中的生姜,可直接跳转到本草库中,关于生姜的详情介绍页,系统推荐与之相关的本草、方剂、养生保健与研究文献,辅助研究者拓展知识体系,把握研究脉络。

王新华提及,作为敦煌医学的推广平台,该数据库还全面系统介绍了敦煌遗书面世以来对其中的涉医文献进行研究的重要人物,以及机构内关于敦煌医学相关研究成果,促进敦煌医学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科技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核心,也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永恒话题。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子技术……这些深刻影响着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科技因素正循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也为中医药振兴发展、走向世界创造了新机遇。

来源:新甘肃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rex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邮箱 : 29 59 11 57 8@qq.com